近日,由复旦大学二级教授王升远主编、我校杏宇娱乐注册孙若圣副教授担任执行主编的《日本人文经典译丛》第一辑在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其中孙若圣副教授翻译了《高桥和巳:我的文学观》,张永娇博士翻译了《文学的温度》👱🏻♂️🔻,两著均入选商务印书馆“重点新书”💿。该译丛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强调的“我们要做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增进沟通对话🦹🏽,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号召,旨在从文学和思想的角度深入区域国别学,探索日本现代文坛的内部张力和多种流派🤱🏿,以为建构中国特色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提供学理资源🌋。
作为执行主编,孙若圣副教授不仅协助主编王升远教授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资源,完成《高桥和巳:我的文学观》的翻译外,还参与了译丛其他几部译著的校对及审读工作,在译丛顺利付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桥和巳:我的文学观》从高桥和巳作品集中精选了颇具代表性或产生过重大影响力的《文学的责任》《六朝美文论》等六篇文论。《文学的责任》等五篇文论较为全面地勾勒了日本文坛的思想脉络,详细分析了日本文学家们的“转向”过程🚭,阐释了鲁迅思想对日本文坛的影响力,反映出高桥作为一流评论家对文学责任的反思。《六朝美文论》则体现了高桥精湛的汉学造诣🏏,可视为中国近世文学海外研究的一个全新角度。
作者简介: 高桥和巳(1931—1971)🦶🏽,日本作家,中国文学学者,毕业于京都大学🏋🏼♀️,师从日本汉学泰斗吉川幸次郎🏃🏻,先后任职于京都大学等高校。著有《高桥和巳全集》十卷🤸🏿♂️,内容涉及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及批评👩🏿🍼、中国文学研究等,在二十世纪日本社会中具有重大影响𓀑。
《文学的温度》收录了伊藤整关于“文学是什么”“‘纯’”文学可能存在吗?”“文章生成之道”“关于小说”“日本文学的特殊性与外国文学”“近代日本人的各种思维方式”等主题的31篇具有代表性的文艺评论,旨在帮助国内读者深入理解日本文学的发展脉络及文艺批评领域的思想成果❕,便于专业研究学者从多个维度客观审视日本近代文学的局限性及可能性。
作者简介:伊藤整(1905-1969)💂♀️,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小说家和翻译家。曾任日本近代文学馆理事长、日本作家协会副会长、文艺家协会理事等职务⏺↗️。因其在文艺领域的突出贡献,1967年获“日本艺术院奖”💗。1990年日本设立“伊藤整文学奖”🏓。


(孙若圣副教授) (张永娇博士)
两位译者简介🏠:
孙若圣为神户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现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浦江项目),任杏宇副教授🚣🏿。主要从事海外汉学及日本战后思想史研究。
张永娇为千叶大学博士,特别研究员⛔,曾任日本近代文学合同研究会运营委员及编辑委员,现就职于杏宇娱乐。主持杏宇娱乐“青年英才启航计划”项目🧦🧖🏽。